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9章 差分进化算法
    “你要跟我一起过去么”

    计算中心里面,常浩南一边把装有资料的硬盘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盒子,一边向旁边正在处理一批力学数据的姚梦娜询问道。

    后者抬起头犹豫了一会,看得出她也很想趁着机会回一趟京城,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诚然,跟着常浩南去计算机研发中心肯定还能够有所收获,但姚梦娜非常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她这段时间已经从常浩南那里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而瓶颈在于没有太多机会动手尝试。

    因此现在更需要脚踏实地地把新知识应用起来。

    “不了,我准备留在这帮着林工他们继续推进数字化设计与生产制造工序的匹配工作,另外,我还想趁着这个对八三工程全机优化的机会,把座舱盖稍微改动一下。”

    “座舱盖”常浩南有些好奇地抬起头。

    对方之前从来没透露过有这样的想法。

    “对,我之前看你在天上拍下来的那些照片,发现传统的的三片式风挡视野非常差,空军那边的试飞员同志反应的情况也差不多,尤其安装了hud之后就更加糟糕,左右前方几乎都有30°左右的盲区。”

    “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座舱盖前风挡改成那种整体圆弧式的,视野就会好得多。”

    姚梦娜点了点头,并且从旁边的笔记本中抽出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歼83的,另一张是苏27的。

    “我特地去咨询了一下杨总,他跟我透了底,咱们引进并国产化苏27的十一号工程里面,就有制造整体圆弧式前风挡所需的ao120型有机玻璃全套技术,至于试飞阶段的小批量试制,完全可以靠目前保存的少量成品ao120材料解决。”

    显然,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证明了可行性的。

    常浩南刚才也就是随口一问,并且他也乐见于像姚梦娜和林示宽这样有能力的科研人员在接受过他的帮助或者指导之后,可以通过学到的能力单独解决问题。

    “好吧,那祝你一切顺利。”

    “你也一样。”

    杨奉畑派给常浩南的秘书办副主任杨霞是个四十来岁,看上去非常干练的女人。

    在她的安排之下,常浩南一路上基本无需操心任何事情,十分顺利地入住了中科院的一家招待所,并在第二天一早来到了计算技术研究所。

    使用超级计算机和普通c不同,并不是要真的进入到那个摆满机柜的数据机房里面。

    实际上,外人也不可能随便进去那里。

    至于把外面带来的电脑直接用物理方式连到服务器上

    虽然在技术上不是做不到,但要是真敢这么干,估计下半辈子就能直接端牢国家给的铁饭碗了。

    想不要都不行的那种。

    不过相比于后世可以直接远程申请并登陆集群的操作,这功夫只有特定的电脑才能通过he或者ssh连接超算。

    “常博士,我在门口的接待办公室等您,如果有事的话可以打我的传呼机。”

    因为杨霞并不是技术人员,因此并没有跟着一起进到二层的工作区域。

    在研究所内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常浩南来到了一个摆着几台终端计算机的办公室门口。

    不过里面并没有人。

    几分钟后,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挽着发髻的年轻女性小跑了过来。

    “呼请问您是常浩南博士么”

    女人看着靠在墙边等待的常浩南,气喘吁吁地问道。

    “对,我是。”

    常浩南点了点头,然后直接看向了一旁的办公室里面。

    倒不是他不想打个招呼或者多说两句话。

    而是如果不转过头装作看风景的话,实在很难把视线从对方因为跑动而汹涌澎湃的胸前挪开

    “抱歉抱歉,我是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洋,刚才机房那边出了点小问题,所以耽搁了一会。”

    这个自我介绍惊得常浩南重新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对方。

    中科院的研究员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称呼,而是个正经的职称。

    正高级的。

    而眼前的徐洋看上去最多最多也不会超过30岁。

    搁在二十年以后,不到30岁的正高级或许不算非常稀罕,但这可是1996年。

    现在常浩南总算是知道,之前那些听说自己只是个本科生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感觉了。

    当真是恐怖如斯

    对面的徐洋看上去也早就习惯了他人的这种反应,在简单自我介绍了一下之后就带着常浩南走进了办公室里。

    “我接到的任务是协助你完成整个计算工作,那么你需要我来帮忙完成哪一部分”

    “基本的计算程序我已经写出来了,不过如果你能帮我用i完成一部分并行计算开发的话会更好。”

    有了系统的指导,常浩南自己当然也是会写的,但他效率再高也是个人,如果能多一份力量自然再好不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你也懂编程的话那就简单多了,数据是怎么带过来的,磁带,软盘还是”

    常浩南从背包里掏出了装着硬盘的盒子,以及一份计算说明。

    虽然他自己并不需要这东西,但八三工程项目毕竟还有其他人,而且需要留档,所以总归需要写一份。

    “豁,硬盘啊,不错不错。”

    徐洋接过硬盘,把一条像是布条一样的ata接口数据线插了上去,然后顺手帮着常浩南打开了另外一台终端。

    两个人可以同时读取硬盘里面的文件,因此可以互不影响地同时进行工作。

    “遗传算法”

    在打开常浩南的程序没多长时间之后,徐洋就看出了一些端倪。

    “不对,是另外一种差分进化算法”

    “伱已经开始用差分进化算法做寻优了”

    她的语气显然非常兴奋。

    “你知道这个算法”

    常浩南也是一愣,实际上他甚至不确定这种算法在1996年是否诞生了。

    “嗯实际上我博士是在伯克利读的,严格来说,我参与了这个算法的开发。”

    “啊”

    徐洋带给常浩南的震惊,跟后者之前带给杜义山的恐怕差不了太多。

    “不过我的老师当初想到这个算法的时候,只是为了求解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拟合问题,而且是在我已经毕业之后,去年才彻底完成的开发,你这个是我第一次看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国内在智能优化算法领域竟然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么”

    “”

    看着满脸意外的徐洋,常浩南竟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