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底线上蹦跶,再者,都中恐要乱了,他们一家及身前身后一系人,实在没必要卷入其中。

    正好,扬州雅崇书院也邀父亲去讲学,待慕哥儿办了周岁宴,父亲的学生们也都春闱结束,他们便可在天暖花开的时候,出发了。

    第一百二十四回

    却胤礽打算五月带一家子并林黛玉去扬州, 且欲定居几年,先同妻子了,又至父母院中明此事。

    贾敦一听, 沉吟片刻,便应下来, 贾林氏则立即着丫鬟准备笔墨纸砚,她要去信林海, 若无他首肯, 荣府里的老太太不会让她带走黛玉的。

    于是,一家子分开忙活起来,只慕哥儿日日傻乐。

    正月后, 贾敦仍坐着担架, 一副不能随意动弹的模样,带着一家人回了启山书院。

    你道这一家子是谁,正是姑苏林家的林朝之并其妻儿。

    去岁十一月中旬, 林朝之携妻儿至京城准备会试, 又因其妻进不得都中, 一家子便借住在林家在都外的房舍里, 林朝之偶尔携子上门拜访、请教学问。

    胤礽虽对那喜亲近妻子的狐子没好气, 但对林朝之观感不错, 乐得与他探讨学问、指点一二。

    贾敦知儿子有意扶持此人, 又见这人在当下人人忙着结交权贵文人时,仍静心苦学, 更是满意, 遂也尽心指点。

    只他要回书院了, 林朝之请教不便,贾敦索性将他带去书院, 好好教上一月,助他取个好名次,此人请求带妻儿一起,贾敦觉无所谓,便允了。

    顾家,明品性不错,更值相交。

    又吴熳,打点行装之余,着兆利去跟王官儿知会一声他们欲离都之事。

    谁知,兆利来回话,好笑道,“可巧了,王先生也正收拾东西,打算过几日就来家辞行,要带小幺与那位高人离京去历练,如今知道大爷大奶奶五月也要走,当即就将收拾好的东西放了回去,等着我们一齐呢”

    原来,都中本就是少妖魔鬼怪之地,王官儿与小幺要修行、练习需到离城极远的地方才行,且如今,王官儿在都中有了些名气,达官贵人家便寻上了门,常请他去祛邪捉鬼。

    实则,都中哪里有恁多厉害的鬼与邪,不过是些人装神弄鬼作出来的污糟事儿,王官儿接了,浪费时间;不接,又易得罪人,着实难办的紧,便想离开都中。

    巧了,胤礽与吴熳也欲离开,便又可同行了,因等上几月也无妨。

    吴熳笑着点了点头,令白荷在单子上多添了些那二大一小的日用之物。

    又林黛玉,时王嬷嬷将胤礽之语一复述,她喜得怎也卧不住床了,眼神放彩,在房中走动,又着急使人收拾东西,恨不得现下就飞回扬州去。

    只被清歌与姜嬷嬷阻了,劝道,“待扬州来了信,再收拾不迟。”

    林黛玉立时会意,火热的心头似被浇了盆凉水,兴奋消去不少。

    清歌只笑着近前提议道,“姑娘今儿病好了,就理理书房如何将那些用不上的收拢起来,也好打理”

    屋里伺候的丫鬟嬷嬷们只见姑娘一听,眼神复亮起,急令人备箱子,脚步轻快去了,皆摇头笑笑。

    往后,姜嬷嬷往贾母处报了黛玉大好的消息,贾母遂不再日日派人过问,只贾宝玉还照常来。

    林黛玉感念他这几日情真意切为她担心,因耐心了不少,同以前一般与他一处笑闹玩耍。

    直至二月下旬,宫中娘娘传谕出来,大观园不必封锁,自让众姊妹进去居住读书,宝玉也随进去,三春及丫鬟婆子们欢欣鼓舞,纷纷收拾东西,贾母亦是高兴,早早派人进园去打扫、安置。

    黛玉见状,也跟着大肆打点了一番,宝玉常来,见了她这动作,自是满心欢喜,只想着又可同林妹妹一处吃一处住,一处谈论琴棋书画了。

    却不知,贾母得了扬州来信,慈蔼的面容霎时冷了。

    林海在信中道他挂念黛玉,但因公务缠身,无暇进都,如今,黛玉姑母一家欲至扬州,正好捎带她一起,回家住一阵儿,以解骨肉分离之苦。

    林氏,又是她

    贾母恨得牙痒痒,如今,娘娘下令宝玉同他的姊妹们同住大观园,正是培养感情的好时候,她怎能这个节骨眼儿上,放黛玉离去且“一阵儿”是多久

    当年,她让林海将黛玉送进京,整整催了一年,方得结果,此次,若叫黛玉去了,不知多早晚方能归来,对她筹划之事可大不利。

    遂当机立断,令人回信言都中至扬州遥隔千里,黛玉恐受不住舟车劳顿,待过两年,身子骨结实些,贾家另派人送她南下。

    总而言之,眼下不行,护送之人也定不能是能影响黛玉的贾林氏贾母眼神晦涩。

    不想,信件笔墨未干,她最不想见之人便上门了。

    温婉秀美的面容依旧,骨子里的强性子也未改,只见人命丫鬟送上一封信件,上书林海恳切之言辞,托贾林氏一定带黛玉南下,字里行间的信赖,呼之欲出。

    贾母瞧了,面色不改,呼吸却重了两分。

    果然,娘娘的担心是对的,敏儿死了,林家离贾家只会越来越远,须得加固才行,遂宝玉与黛玉的婚事一定得成

    遂放下信,同林氏闲话道,“往年只闻琛哥儿常往外走,怎今次你也去”

    贾林氏知道这位老太太什么意思,因笑道,“扬州一家书院邀我们老爷去讲学,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便央了同去,瞧瞧外头的市面、也涨涨见识,只不知林大人从何处得了消息,便请我们带上黛玉”

    此行,若只有儿子儿媳同老爷一起,老太太定是不会让黛玉跟去,但她也去,景况就不一样了。

    她乃正经长辈,是姑母又是舅母,看顾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子,足矣。

    贾母听完,冷了眼,暗啐一声“瞎折腾”,又随口拿欲回绝林海的理由搪塞,“黛玉身子骨弱,哪里经得舟车劳顿,林女婿又何必在乎这一朝一夕,他如今受当今重用,回都指日可待,只将来在都中相见即可,何苦折腾孩子。”

    贾林氏闻言,低头淡笑,父女相聚怎就成“折腾孩子”

    因道,“老太太放心,这二三年里,黛玉的身子已调养得差不多了,且许多大夫都道她这病是郁结于心,哭成这般的,此行若能慰藉她的思乡思亲之苦,心情畅快了,这病自然就能好上许多,再者,家中大船行得稳,虽时间花费久些,但绝颠不着、也累不着黛玉”

    贾母被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

    黛玉这两年的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