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35章 第442 王昭君的儿子
    运气不错,这座墓室的墓顶没塌。

    之前勘探的二十六座墓中,没有塌的只有三座,且无一例外,全是突厥时期的小墓,墓室面积不超过一百平方。

    这座墓室接近四百个平方,而且还是匈奴时期的贵族墓,真就跟奇迹一样。

    所以队员们一个比一个小心,慢慢的钻,慢慢的下探管。

    最后,方志杰甚至不敢下窥镜,非要让李定安亲自来。

    “你不会,还是我没教过你”

    “我害怕弄塌了。”

    “扯淡,这是墓葬,又不是纸糊的既然之前没塌,那现在就肯定不会塌”

    方志杰缩着脖子,眼睛发飘,又往后躲了躲。

    李定安顿时看出不对“墓顶什么材质”

    “石板。”

    “多厚”

    “差不多二十公分。”

    “中间有没有顶柱”

    “有顶柱,还有石墙,最短间隔五六米,最宽间隔十三米四周还有石壁,我看着像是石室墓。”

    石墙、石壁可不就石室墓葬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它怎么塌”

    “这可是汉墓”方志杰嘟嘟囊囊“都埋两千年了,万一呢”

    “汉墓怎么了这点胆子都没有,活该你当不了副队长。”

    “天天吃沙子,谁爱当谁当”

    你跟着我,就不吃沙子了

    吃的更多

    李定安险些气炸,下意识的寻摸东西。

    方志杰一看不对,抱着头就跑。

    对这样的,你能怎么办

    气了好久,李定安才提起探镜。

    跟了他一年,方志杰学的还是挺扎实的,没看错,确实是一座标准的长方型石板墓墓顶盖为石板,墓底铺有石板,墓坑四壁也全部用石板竖砌。

    中间再用条石砌墙,将墓室一分为四西边两间小,东边两间大,最大的一间东向靠北。

    四座墓室都有石棺,数主墓室的最大,长足有三米,宽近有一米五。

    至此,李定安至少可以确定除了“脚西头东”这一点,这是一座标准的汉代石室墓,而非匈奴特有积石墓,所以才没有塌。

    看形制,大致应该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所以应该是南匈奴时期的大贵族。

    古怪的是,陪葬品并不多西向双室内都是陪棺,只有南室内有几口坛坛罐罐的轮阔。

    不应该啊

    如果是小贵族,墓室不可能建这么大,还用石砌,还用石棺

    如果是仓促下葬,那就更不用说,肯定不可能葬在山上,平地里挖个坑就埋了。

    思来想去,就只有一种可能

    李定安眼睛一亮“下钻探管50毫米,窥镜15”

    方志杰跑了回来“钻哪”

    “当然是陪棺,主棺也钻,注意防氧”

    方志杰连忙安排,也就几分钟,钻机又“嗡嗡”的响了起来。

    李定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方志杰在研究方面的悟性并不高,比舒静好差好几层楼,但胜在稳重、细心,还很能吃苦。

    所以,李定安刻意把他往“外出田野作业”方面培养。

    上手还贼快,基本李定安示范一两遍,他就可以独立操作。

    惟一有一点,胆子小。

    慢慢来吧

    不多时,两口陪棺钻开,李定安逐一观察。

    只是一眼,他就明白了陪棺内不是活人殉葬,而是明器。

    近五十公分高的罐,带有双耳,长的像现代的桶一样的鍑,还有近一米长的刀,以及连在一起的马衔与马镳。

    落灰很厚,看不出具体材质,但大体逃不过陶罐、铜鍑、铁刀、铜或铁马具。

    有几块实心圆饼状的东西,估计是铜镜,还有差不多大小,中间镂空有纹饰的圈,应该是透雕铜环。

    还有一口陪棺,里面堆了大半外圆内方,直径两公分过一点绝对是铜钱。

    “李定安,是不是汉天子赐葬”

    他想了想“十有八九”

    关键是没有发现墓志,再一个落灰太厚,看不到陪葬品的全貌,不好直接下定论。

    恰好,方志杰钻开了主棺。

    李定安立马起身,跑了过去。

    窥镜刚下进棺中,他“唏”的一声。

    棺中竟然还有椁

    虽然说内棺的形制有点怪,像是一根巨型的圆木剖成两半造成的,但外面这一口,绝对是椁。

    汉制君三重,上公,侯伯子男二重,士不重,用大棺

    再说匈奴,西晋末在塞内建国的汉赵,棺外有椁的匈奴墓也没几座,何况汉代

    再看四角西北角堆着许多圆丢丢的东西,十有八九是珠琏。西南角也堆着一堆,直径大概四五公分这要不是金饼,李定安敢把棺材啃着吃了。

    再看头这边的这两个角,南北各有一个石座,东北角好像是一座灯,看轮阔,像极了保定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

    东南角好像是一口盒子,四四方方,只有巴掌大小,暂时还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木棺四周鼓鼓囊囊,估计绢、帛之类的细软不少,应该还有金银器,更说不定有玉器。

    无非就是多与少的问题。

    所以,汉天子赐葬没跑了。

    “李老师,能不能推断出墓主的身份”

    李定安想了想,摇了摇头。

    建武二十六年东汉刘秀,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单于,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

    二十七年冬,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

    所以,肯定是南匈奴那一部的王,但具体是谁,还真不好推断

    “李老师,要不要再探一下内棺”

    “没必要既便里面有能证明身份的遗物,估计也落满了灰,除非直接挖开”

    队员们叹了一口气其它的不知道,就那座灯搞不好,就是举世之内的第二座长信宫灯。由此可知,这座墓的价值

    但与之相比,寻找风水遗址更为重要,所以只能等下次。

    “太可惜了”方志杰又开始嘟囊,“会不会便宜别人”

    “乌鸦嘴”舒静好翻着白眼,“你不讲,谁能知道”

    方志杰没吱声,看了看李定安还真说不准。

    确实说不准。

    这里毕竟是国外,而且又是具有“风水原素”的汉墓,出于研究“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关系”等因素的考虑,肯定是要上报的。

    但说不好,蒙古国就会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和其它国家合作。毕竟研究汉族文化、且具有一定考古能力国家并不止中国,比如日本

    李定安不置可否“到时候再说吧。”

    报肯定是要上报的,包括之前二十六座墓,但肯定是找到遗址之后。

    他拍拍手,又看了看表差不多五点,中午都只是对付了两口面包,确实都挺辛苦。

    “收队吧”

    “好嘞”

    听到能提前下班,都挺开心,速度也格外的快。

    收窥镜的收窥镜,起探管的起探管,卸钻杆的卸钻杆。

    动作稍快了一点,兰昆技工力度有些大,窥镜的收缩线都还没有完全伸直,他就往上一提。

    “咔”,地声仪中传来一声脆响。

    方志杰下意识的转过头窥镜成像仪中看的清清楚楚,“”型的镜线磕到了外椁东南角的盒子,那玩意,竟然掉下去了

    当即就摔成了两半。

    当即,方志杰的脸也白了“我特么你急个锤子你急”

    这特么可是汉墓,能摆在外椁之中,且在墓主头朝向一侧的,还能是什么普通玩意

    不信

    看看旁边是啥搞不好,那座灯就是举世之内的第二件长信宫灯一级文物中的一等文物。

    顿然,兰昆一头的冷汗。

    “别慌”

    李定安走了过来,瞅了瞅屏幕盒子摔成了两半,又从里面滚出了一件东西。

    依旧四四方方,很小,通体也就三四公分。

    咦,这什么

    章,还是印,更或是玺

    再仔细看,就是印不高,加纽也才三公分,印宽两公分过一点,很薄,不足一公分。

    倒是有点像汉印,关键是纽像是一只鸟

    恰好,印侧倒了过去,李定安滑着鼠标,把镜头转到了另一边。

    嘿,运气不错,上面的字迹挺真。

    李定安仔细的辩认了一下标准的阴刻缪篆,竖书,共六个字服奴仁善于章

    这啥啊这是

    分开都认识,但合一块,李定安就有点搞不懂了。

    服奴,应该就是匈奴吧

    善于即单于。

    章即印,中间这个“仁”应该是姓名。

    史记中,匈奴确定有个单字的单于,如咸、舆、助、知但“仁”单于,好像没印象

    李定安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随即,眼睛猛的睁大匈奴仁单于印

    这是王昭君的儿子,伊屠知牙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