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 > 第361章 直播收货
    第361章 直播收货

    文玩大亨一语成谶,第二天上午,节目组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来和张扬沟通的是那个女主持人。

    张扬对她的印象很差,所以他沟通时的语气很生硬,还提了点无理的要求,但对方竟然全部答应下来。

    “就很奇怪,感觉他们找合作的对方,好像非我不可一样。”张扬在电话里和沈书语吐槽道。

    “可能是因为他们也没太多选择的余地吧。”

    电话那头的沈书语坐在桌前,看着她从网上找到的数据分析道“整个逗音的鉴宝主播里,你的平均每小时观众数排在第一。”

    “排在你后面的几位,虽然和你数据差距不大,但都是主打带货的,只有伱一个人没有橱窗。”

    “这样吗”

    张扬想了想,突然嘿嘿一笑。

    “说起橱窗,其实之前逗音官方的人也让我开橱窗来着,说每天上万人访问我的主页,不带点货实在太可惜了。”

    “就算卖卫生纸啥的,只要便宜也还是有人买的。”

    “哈这么离谱吗”沈书语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故事,她好奇的打听道,“那你是怎么拒绝他们的”

    “我问他们能不能卖我的签名照。”

    “噗嗤,那他们怎么说”

    “负责人当时就沉默了,说我如果想拒绝的话,其实可以直说,没必要绕弯子。”

    张扬挠挠头,说实话,直到现在,他依然觉得那个负责人有点太激动了。

    带货说白了就是粉丝经济嘛,卫生纸凭什么比签名照高贵更何况是他张大师的签名照

    “后来他们就没来找过我说过这种事了,无意中聊起来,还夸我清高呢。”

    “只是清高,没说你赵高吗”

    沈书语咯咯咯的笑了一会儿。

    等笑够了,她才继续好奇的问张扬和电视台合作的事“那你答应他们合作了”

    “我当然不会拒绝啊,而且我把博物馆也捎上了。”

    “加上我的个人工作室,一个活动,三个主办方,两方都是我的。”

    “所以我才说,他们是不是真的找不到人了,不然明显是我在蹭他们流量”

    张扬说话的时候,沈书语也没闲着。

    她之前找的电视台内部人士已经回消息了。

    “我知道为什么了。”

    沈书语将看到的消息仔细讲给张扬听。

    节目上次逗音首播的效果非常差,不过电视台的领导还不算昏庸,没把问题算在张扬身上,而是问责了编导、审核等等一系列的相关负责人。

    最后领导定了个基调

    不要老想着把互联网上的节目做多好,引流挣钱盈利才是王道。

    他们的基本盘还是在电视节目,逗音上卖货就行了。

    至于卖货的方式,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华玉之门的官网上就弄出来了线上拍卖会,只不过最后无疾而终。

    现在要重启这个项目。

    “原来如此。”张扬听完恍然的点点头,“怪不得今天来跟我对齐颗粒度的人,那么专业。”

    “原来他们早就办过线上拍卖会了。”

    下午直播的时候,张扬在直播间打出了直播收货的标题。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说明“只收明清时期的精品古董,价格优美,欲售从速。”

    其实海林博物馆里那些待售的古董,就已经能满足节目组的要求了,但这个“收货”的活动还是要办。

    主要是为了宣传。

    宣传是这次合作最重要的一项。

    张大师亲自收货真的假的

    咱们手里还有东西能入张大师的法眼

    好,今天不用走了,就看能收到什么宝贝

    我倒是真有大宝贝,但是离临海有点远啊

    “离得远没事,特价机票才几个钱,我收的是精品古董啊,一张机票的利润还是能分出来的。”

    张扬回答着弹幕的疑问。

    “有人问,我收古董是干嘛的,当然是为了挣钱啊。”

    “只是想捡漏还真没有这个想法,弹幕误会了。这次和咱们之前两次征集拍品的活动不同,这次是替人家节目组搞的。”

    “我先帮你们鉴定,然后节目组那边会联系你们,给出一个市场价,成交以后,如果最后的拍卖价,在这个市场价的基础上,上浮超过了30,那超过的部分会返一半给你们”

    “够良心了吧”

    张扬觉得节目组那边给出的方案还是挺合理的。

    明清的古玩基本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如果这种情况下,拍卖涨幅能超过30,那绝对算捡漏了。

    捡漏了还能分出一半给卖家,在哪里都找不到这么好的买家。

    至于有些弹幕问,节目组那边会不会故意压价什么的,张扬表示

    “不是我鉴定了你就一定要卖给我的呀。”

    “兄弟们别给自己压力,你们直接卖给别的古董店,回来给我刷点礼物表示感谢,也是一样的。”

    怕后来的观众不清楚这个分钱条款,张扬让小唐啥也别干,就在直播间里复制讲怎么分钱的弹幕,这要是也看不见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闲话少说,来,欢迎第一位宝友。”

    视频接通后,宝友那边的画面非常的有冲击力。

    一张书桌上,摆满了瓷器,没有一件是新的、干净的。

    就像是吃完饭还没来得及洗碗一样。

    但确确实实都是古董。

    好久没见到这么多藏品的宝友了。

    “老师,我这些都是清代的老瓷了,你看看有没有能看得入眼的”

    “宝友你这是把清代丐帮的遗址挖出来了么”

    张扬看着对方手里的青花大碗问道。

    没别的意思,就是太脏了一点吧。

    原本应该是白瓷底的瓷碗,已经被土沁成了淡黄色,跟跟要饭碗似的。

    在碗底的正中间,有一只简笔画的青花小兔子,算是上面唯一值得说道说道的纹饰了,其他的花草纹,张扬感觉自己也能画。

    除此之外,釉面还有一些内凹的黑色斑点,专业术语叫“缩釉”,表面甚至不是均匀光滑的。

    底足更是任何落款都没有。

    简单来说,一个字糙;两个字民窑。

    “哈哈哈,没有没有,都是早些年玩古董的时候,在乡下收的。”宝友介绍起东西的来历。

    “原来是同行啊,失敬失敬。”

    “这是件明末清初的民窑青花碗,宝友,你这东西品相也太差了点吧”

    “这是真没办法,我还特意挑了一下,没有裂缝就已经很对得起观众了。”宝友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行吧,如果你收藏的都是清代的瓷器的话,那给我看看有款的。”

    “有款才值钱。”

    当一个明清民窑的瓷器,制作者连款都懒得落的时候,它的品质,懂的都懂。

    “我找找啊这个怎么样”

    宝友拿起一个青花的赶珠龙纹碗,外面有两条青龙,在祥云里追着冒着火焰的珠子。

    看惯了官窑的龙纹,再看这种青龙,廉价感都要溢出屏幕了。

    不过既然有款,当然还是要看完款再确定价值。

    宝友把碗翻面,碗底展示出来

    正中心有两条鱼,鱼头凑在一起,鱼尾分开,呈一个“a”字形。

    这是典型的民窑用的花押款。

    花押款是流行于清中晚期的一种瓷器落款,是窑工和窑口的符号,一般没有特殊意义。

    但这种“双鱼款”比较特殊,基本都是康熙年间景地镇的民窑,比一般的民窑好,有确定的年代,产地也有质量保证。

    价格能比普通的民窑高个一两千,但也不到五千的样子。

    双鱼座的碗

    这看花纹,也不值钱吧

    这种东西放在二十年前,乡下收货十块钱一个

    康熙的民窑,我家里就有

    拍卖会上要是卖这种东西,建议还是摆地摊吧

    能不能整点硬菜

    弹幕虽然不爱看民窑,但是张扬却觉得,这东西虽然价格一般,但放在华玉之门橱窗里挺好的。

    网上消费几千块买个老瓷体验下,也挺好的。

    起码落款就能告诉别人,这是康熙的东西。

    不过这会儿,张扬并不打算沟通买卖东西的事,节目组应该派人在直播间盯着呢。

    要的话他们自己知道行动,不用他操心。

    “有没有不是花押的,这种严格来说不算落款,算标记。”

    “不是花押的还真有,您看看这个。”

    宝友拿起了他桌面上唯一的大件,一件满是开片的观音瓶,应该是仿哥窑的。

    远远的看去,上面还有黑色的龙纹。

    靠近以后才能看清,黑龙竟然是浮雕在瓶身上的。

    这是瓷器里比较少见的堆雕工艺,就是在原本瓷器的基础上,加了些泥料,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一般紫砂壶用这种工艺比较多。

    “嚯,堆雕的工艺,这件不错啊。”

    这件瓷器,张扬也很满意。

    观音瓶的釉面还是仿哥釉的,艺术成分很高。

    他问对方“这个是什么款的”

    “我不好说,老师您自己看吧。”

    瓶子底下的款写的是“成化年制”。

    明显是寄托款了。

    晚清的仿哥窑瓷器,大部分都是寄托的明代款,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看写款的随意程度,应该也是民窑。

    这位宝友面前这堆藏品,简直是民窑本窑了。

    十五年前在潘佳园摆地摊刚刚好。

    “这个可以了,算是好东西吧,是件清晚期的仿哥釉堆雕龙纹观音瓶,价格估计在大千了。”

    “才大千吗估价能不能给到万啊,多给的部分我刷礼物给老师你分一半。”

    “哈哈哈,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说了不算呀,宝友。”

    张扬笑了笑,心说宝友的心思够灵活的,还想拉他一起反薅电视台的羊毛。

    可惜所托非人啊,张扬今天真就是单纯的鉴宝。

    接下来是第二位宝友。

    “老师,我只鉴宝,不卖给你们行不行”宝友很老实的问道。

    “可以啊。”张扬点点头,当然没意见。

    “不过你拿出来的这个东西,也不能卖吧”

    宝友拿出来的东西,是一个三足鼎。

    但不是青铜鼎,而是陶的。

    众所周知,古人只有两种情况才会用陶土做鼎,一种是商代及以前,没有青铜用;一种就是汉代,连铸铜钱的铜都没有了,只能用陶土。

    不管是哪一种,这掰断了一只耳朵的陶鼎都很有说法。

    “宝友,你这是汉代的陶鼎啊,怎么成一只耳了上面的盖子呢”

    “不是我摔的,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宝友连忙解释道,接着追问张扬,“东西真的是汉代的吗”

    “真的啊,这东西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砂锅。你们这干的活儿也太糙了吧,好歹是个文物,弄断了。”

    这茬口都是新的,肯定是刚摔的

    不用想了,抓吧

    汉代的陶鼎好像不值钱吧

    “文物那要不要上交啊”

    “你转动我看一下。”张扬指挥宝友把手里残缺的陶鼎转了一圈,没有任何花纹或者文字。

    很合理,确实没必要在砂锅上刻字。

    而且貌似因为挖出来有点年头,上面都长青苔了。

    “留着吧,只要你没挖出来其他东西。”

    残缺的、没有文字的陶器,除了对某些古董萌新来说有点价值,对其他人真的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因为太丑了。

    “好。”宝友应了一声,很快又换了一件藏品,“老师帮我看看,这个是老东西吗”

    “你这是耳杯呀。”

    椭圆形的全开口容器,两边有又细又长的两个耳,很典型的陶制耳杯。

    老版三国演义里喝酒就是用的这东西。

    也叫“羽觞”。

    “又是东汉的,和你那个鼎差不多。”

    “宝友,你跟我说实话,是不是挖到墓了,你这两样东西,都像汉代平民的陪葬品。”

    “真没有,这都不是一个地方挖出来的。老师你说的这个,耳杯,都放在家里好多年了。”

    “行吧,反正能有这种东西的墓葬,顶天了就有个漆器啥的,也没啥珍贵文物。”

    汉代的平民墓葬其实也不少,很多陪葬的都是日用品。

    因为历史久远,往往是“墓上墓”的地下那一层。

    有很多挖明清墓的,一直往下挖,结果却挖出了汉墓的东西,现实中也不算奇怪,但肯定是没宝贝的。

    “好好保存吧,老哥,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要看的”

    “没有了,等我什么时候挖到能卖的东西,再来找老师。”

    “行行行,一定要来找我啊。”张扬笑着说道,“我这里包分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